被同龄人抛弃?你看到的不该只是“抛弃”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本公众号由从事自由翻译的麻麻“Bevon英语翻译”运营。旨在分享英语学习和翻译笔记,欢迎长按左方二维码识别关注,新浪微博@Bevon英语翻译。

如何解读“抛弃”?

胡玮炜成功套现15亿。根据目前的“赛况”来看,她确实在同龄人的比赛中遥遥领先,成功将大多数人抛之脑后。

不可否认,现实竞争是激烈的,同龄人在事业上的你追我赶,时不时就冒出一匹黑马,不经意间就已超越无数。如果非得套用近日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摩拜创始人套现15亿: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中的“抛弃”,我想起前段时间张泉灵老师的演讲《时代抛弃你时,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跟你说》。

虽然那次演讲的标题自带恐吓效应,但究其内容来看,大致是讲科技进步一日千里,抱残守缺的人跟不上这种变化。而我们现在正处于这样的历史时刻。

以此解读其中的“抛弃”,或许读者就会回归原文,耐着性子通篇读下来,而不是聚焦“抛弃”二字,心生恐慌,画地为牢。其实,作者笔下的“抛弃”只不过是“落后”的近义词而已。

你以为你们在同一个城市工作,你以为你们做着普通的工作,他却在某一天,打扫了所有平庸的痕迹,一路快奔,然后再也不回头,远远的丢下了你。

……

暂时落后同龄人,并不可怕,真正的超越,是在纵向的比较中,成为更好的人。

……

愿你看清这个时代,知道自己想要去哪里,然后活出余生的新高度。


抛弃”了吗?



抛弃,究其含义,更多强调的受动者的一种情绪或情感。比如,A不顾B的感受离开了B,那么在B看来,A的这种行为就是“抛弃”。

对于那些真正想要实现远大理想的有志之士,他们是没有时间来上演这出戏码的。

如果从受动者的视角,还需分成四种情况:

以赛跑为例。

若从跑道内外划分,主体可分为参赛者与观众。如果受动者是观众,参赛者是否赢在前头,虽然或多或少牵动他们的心情,但即便参赛者落后了,他们也不会因此产生“被抛弃”之感,因为自己毕竟不是参赛的主体。

若从跑道内的参赛者划分,主体可进一步归为力争取胜型参赛者、因己制宜型参赛者、破罐破摔型参赛者以及重在参与型参赛者。

  • 力争取胜型参赛者:就想一决高下。

  • 因己制宜型参赛者: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不同。

  • 破罐破摔型参赛者:反正都落后了,这辈子也看到头了。

  • 重在参与型参赛者:已经享受参赛的体验,足矣。

总之,“被同龄人抛弃”大多源自于心,当我们真的烂泥扶不上墙或者不够自信时,这种感觉就会随之而来。


如何不“被抛弃”?



而我们不够自信,往往不是因为我们能力短缺,而是我们对自己的定位失准。我们无法界定自己在具体情况下属于何种参与类型,是力争取胜型,还是旁观者型。比如,胡玮炜凭借摩拜单车入选《财富》“全球40岁以下精英”榜单,而从事软件开发的你也想在短时间内飞跃到如此高度。

为了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被抛弃”错觉,清楚自己现在所处的位置以及未来想要到达的地方变得尤为重要。

那么,如何在该方面对自己有个较为清晰的认知呢?尝试一下自我对话法吧。

例如,我们可以问自己并回答:

——“你是谁?”

——“你想做什么?”

希腊特里卡拉色萨利大学研究自我对话和运动表现心理学的安东尼斯-哈兹格鲁吉亚迪斯(Antonis Hatzigeorgiadis)表示:“与自我对话相伴发生的是你在刺激、引导及评估自己的行为。”

当我们能够循序渐进地积极评估自己的行为,长久坚持下来,就能够真正了解自己,找准自己的定位。

人,生而不同

不是每个人都是比尔盖茨,辍了学,还能成为世界首富;

也不是每个人都有着胡玮炜一样敏锐的商业触角。

总之,每个人的定位与其他人是不同的。认识到这一点之后,我们就能够坦然面对自己当前的“不那么成功”,努力向理想的彼岸一步一步靠近。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自由译员,全职妈妈

承接出国材料、法律文书、文宣类稿件翻译

其他稿件酌情承接

欢迎约稿

新浪微博:Bevon英语翻译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