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20年前的全明星赛也采用今年的选人制会怎样?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随着2018年洛杉矶全明星正赛最终的对决阵容出炉,萧总裁的这次大刀阔斧的全明星改制,给这每年娱乐球迷的盛宴带来的变化也初露峥嵘。确实,包括球衣赞助商在内,即将到来的2018年全明星比起以往,的确可以说是地覆天翻般的革了一回命。而这之中最大的变化,肯定是延续了66届的东、西部全明星对决将不复存在(至少在这一届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东部票王队vs.西部票王队这样“别出心裁”的对抗形式。



展开今年最终的全明星名单——LeBron如愿以偿地将前队友Kyrie Irving和去年总决赛上最大的对手Kevin Durant二位“神队友”,尽收自己麾下。而除了选中这两位超巨,东部票王也没让“肯塔基双壁”——“表妹”和“浓眉”这对天赋极高的内线旁落。



而西部票王Curry心仪的先发阵容另外四人,则是相对机动型的Harden、DeRozan、“字母哥”和“大帝”Embiid……先不说之后出炉的双方替补阵容,单单是LeBron和Curry这两位“阿克隆男孩”选出的这8名先发,、多层次、多种类的各种吐槽和口水战了……



,分别是LeBron和Curry——这本身就是自带“火药味”属性的信息。号称“在同一所医院降生”的这两位,已经连续3个赛季在总决赛的舞台上斗法了,虽然互有胜负,但二人和身后强大队友所组成的有实力建筑冠军王朝的两支球队,以及双方球迷的水火不容之态势,早已将“詹库对决”推向了最为敏感的境地。



以此二人为发起点,能够涉及到这套选人阵容中的Love、Klay Thompson、Draymond Green、KD等骑士和勇士球员,以及进一步延伸到和他们“剪不断,理还乱”的Irving、Harden、Westbrook等等旧爱新欢的“私人恩怨”和“团队情仇”。当然,这样的混战效果以及所引起的球迷反应,也是“辣手”总裁萧华,和如今的NBA联盟最想看到的。



结果呢?他们如愿以偿了。TNT的节目刚刚结束,阵容一经揭晓,围绕着今年全明星正赛两支球队这份完整名单的各种声音便此起彼伏。笔者大概看了一下,这些观点大致可以总结为几种:第一,有人吐槽说LeBron队的人员构成过于强悍了,有人认为LeBron和KD的此次联手早有预兆,而选人开始前LeBron接受采访时的微妙应对,也被人解读成“欲盖弥彰”。第二,有人把LeBron在控卫位置上首选Irving,解读为不计前嫌地感恩,还有人将此和去年全明星赛上KD与Westbrook互相喂球,投桃报李联系在了一起。让大家在“只见新人笑”和“谁闻旧人哭”的冰冷逻辑中,看到了彰显人性光辉的中间地带。



当然,也有观点认为尽管在规则上是打乱了东、西部的固定格局,但是正如在最终名单里看到的:无论是Curry队中的湾区三侠,还是Lowry搭配DeRoazn的猛龙双星;也不管是LeBron精心炮制的“表妹”配“浓眉”这对“鹈鹕双塔”,还是来自首都的Beal加Wall“双尔”会师……都体现出我们将在改制后的这届全明星赛上看到的,很大程度上还是队友的“支持援助”大于对手的“惺惺相惜”……



而这些,都是本次全明星正赛真正尘埃落定之前,足以困扰球迷们的疑问。别的不说,因为此次的选人过程并不是公开的(想想也是,这种情况下也确实没法公开),所以仅仅是这份名单产生的选人次序,就足以让“好事者”们翘首期盼的了……毕竟,在这个球星写选人名单时拼错名姓都会被无限放大,议论个没完的时代,最不缺乏的东西就是供人吐槽的话柄;相反缺乏的,常常是发现话柄和槽点的“慧眼”和闲工夫儿……



不过,说到吐槽,本届阵容中的那些因为票选改制而“殃及池鱼”的落选者们,的确收获了太多的同情和义愤填膺。尽管对于这一级别的球星来说,落选一次全明星可能不叫事儿。但也足以让他们的拥趸和粉丝们扼腕唏嘘了。因为新更改的投票制度,即球迷、球员、媒体比例为50:25:25的三方投票,于是本届全明星正赛上,我们将看不到西部后卫中球迷呼声仅次于票王Curry的“阿根廷妖刀”Manu Ginobili



又因为此次教练们也并没有青睐于Chris Paul、Paul George、Carmelo Anthony和Kawhi Leonard这些往届大牌,致使萧华的全明星新规也“躺枪”了不少来自他们死忠的非议和嘘声……其实往年每届都少不了有这种情况出现,但是也许今年的大规模整改赛制,深深地触动了球迷们。无论是赞成还是反对,都需要先“吐”为快。



但总的来说,大家对于萧华的全明星改制,还是褒大于贬。虽然这样一来,延续了太久的纯粹由“球迷选首发”,“教练选替补”的惯例戛然而止。球员,特别是那些高选票的明星球员的个人好恶,以及媒体的声音也加入了“决策层”。但介于最直接的选人双方,仍然是来自球迷们的意愿(东、西部票王),所以可以说全明星最大的指导思想——“一切以造福球迷为出发点”仍然没有变。这种情况下,既然多数人都赞成这种“混战模式”,那也无可厚非喽。



不过今天笔者要着重谈的,并不是2018年全明星赛的是非功过。而是由上述话题联想到的一个假设——如果想到,并且笃定实施这种打乱东、西部,由票王选人的“混战”版全明星赛制的人不是萧华,而是他的前任David Stern;改制的时间也是20年前的1998纽约全明星赛,那么两支全明星球队和现实中相比,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而从其中又能看出这20年来NBA哪些方面的微妙转变?



说到这儿,我们不妨捋顺着目前萧华的思路,用当年David Stern手中的一张张全明星“王牌”,做一次大胆的猜测。先来看看1998年真实的东、西部全明星入选情况及首发阵容:


1998 Eastern All-Star Starters:


C Dikembe Mutombo

F Grant Hill

F Shawn Kemp

G Michael Jordan

G Anfernee Hardaway




1998 Western All-Star Starters:


C Shaquille O'Neal

F Karl Malone

F Kevin Garnett

G Gary Payton

G Kobe Bryant



1998年的时候,Michael Jordan1028235票的全明星票数,无可争议地成为东部,乃至全联盟的总票王。而如果按照今天的规则,参加正赛的就会是一支由1998年的MJ“钦点”的Jordan队了,我们暂且将这支虚构的全明星队定名为“Team Superman”。因为1998年全明星的举办地是纽约,所以按照今年的规则,东部票王Jordan还有为本队优先选择深色或是浅色球衣的权力。



而那一年西部的票王,也就是手握西部全明星“选秀权”的,是获得了616251张选票Karl Malone。笔者斗胆将这支Malone队定名为——“Team Mailman”。按照今年的规定,“邮差”在选择替补球员的时候拥有优先权。这样的话,正值巅峰的Jordan和他的宿敌Malone,会在那一年的全明星总入围名单中,各自选择一套怎样的阵容呢?



当然,这里还需要稍稍说明一下,尽管本次全明星“选秀”上,LeBronCurry两位票王选择队友的顺序并没有被官宣,但由于双方争夺的焦点人物数量毕竟有限。所以,很快便有人从这份榜单开始,反向“推断”出各种各样版本,大同小异的选人顺序……而我们今天如果要猜想1998年的JordanMalone,会怎么选当时自己球队的全明星阵容,当然也要把先后顺序考虑进去……



于是,笔者冒着被群喷的危险,设想出了以下的选择结果:


(事先声明,这只是笔者的一人,一时,一家之言,仅仅代表一种猜想,仅此而已。所以,如果各位看官您有其他的想法,那下面的这些可能就权当是抛砖引玉……)


首轮:

Jordan选择KG


这并不是没有可能。以Jordan那般争强好胜的性格,首选一位可以确保胜利的锋线球员可能性更大一些。东部的“雨人”Shawn Kemp,以及自己的“准接班人”Grant Hill,和西部的高中生KG,在这三人中,攻防技术更为全面,身体素质更突出,更年轻且活力十足,而且从小在芝加哥打球的KG,有可能率先得到MJ的青睐。


Malone选择“鲨鱼”


这样的话,接下来的Malone就有可能选择西部票数仅次于自己的O’Neal,把“鲨鱼”留在自己所在的“西部”全明星阵容,不单可以确保在内线的绝对优势,而且谁都知道对抗一支有O’Neal的球队是多么的煎熬……这样“此长彼消”的逻辑,是符合Malone那精明的“农场主心态”的。


第二轮:

Jordan选择“便士”


接下来第二轮,Jordan的选择很有可能不是内线球员,而是和自己一起坐镇后场的人选。1998年的首发后卫选择有三——Gary Payton、Anfernee Hardaway,和当年还是毛头小伙的高中生Kobe Bryant。这似乎就比较明朗了,因为相比天天跟自己斗嘴的“手套”,和年纪轻轻,急待自己作为对手敲打的Kobe,怎么看当年贵为自己正牌“接班人”的“便士”可能性都会大一些。


Malone选择GP


而Malone在这一轮对于后卫的选择,似乎也比较清晰。首先那一年的首发名单里,并没有老搭档John Stockton,再有票数超越Stockton而跻身首发的黄口小儿Kobe,显然也不大能入“老邮差”的法眼。所以,同为“老油条”而且和自己资质相仿的“手套”Gary Payton,应该是Malone的不二之选。


第三轮:

Jordan选择Hill


轮到Jordan挑选三号位,面对剩下的Kemp和Hill二人,MJ可能做出的选择仿佛也比较好猜。事实上,Jordan本人曾由于公牛管理层意欲用Pippen交换Kemp的“昏招”,和他们闹得很不愉快。而比“便士”晚进联盟一年的Hill,身上不仅也有着自己“接班人”的光环,而且这位品学兼优的东部新贵,也的确配得上自己手把手来言传身教。


Malone选择Kobe


然后又轮到Malone,在这一轮“邮差”的选择很可能会比较尴尬。因为以Malone相对保守的个性,可能和Kemp这样的混世魔王之间很难有化学反应,位置上二人也较为重叠;而对于Kobe,Malone同样也不会太迫切。只不过因为后场的空缺位置,以及后卫球员只剩Kobe一人的窘境,而造成了“不选之选”。


最后一轮:

Jordan选择Mutombo

Malone选择Kemp


最后一轮,从位置上考虑Jordan十有八九会让还在老鹰队的防守型中锋Dikembe Mutombo出任五号位,当然也是因为这支Jordan队里,中锋并不需要承担太多进攻任务使然。而最后剩下已然转会骑士,人气虽然高居不下,但状态逐步下滑的“雨人”Kemp,也只得归入Malone之队,好在有自己的老搭档Payton在阵中。还可以重新演习一下生疏多时的空接配合。如果选人的过程是这样,那么1998年的纽约全明星赛,就变成了这样的两套首发阵容之间的对决:





可以看出,这和现实中1998年纽约全明星东、西部首发阵容的差别很小,只是Kemp和KG二人对调了一下位置。但是下面笔者将猜测的——Jordan和Malone对于替补球员的选择,似乎会让历史产生一些更大的变动:


替补第一轮:


Malone选择Reggie Miller

(不仅外线实力冠绝当年的替补席,而且同被Jordan压了多年,难免同病相怜)

Jordan选择Mitch Richmond

(MJ一直都很欣赏Richmond,后者在进攻端也的确有前者之风)



替补第二轮:


Malone选择David Robinson

(让“海军上将”打O’Neal的替补,仍然是求稳的选择)

Jordan选择Glen Rice

(介于继续增添轮换阵容的火力,而去年Rice在克里夫兰全明星的爆发,肯定也让拿下“三双”的MJ印象深刻)


替补第三轮:

Malone选择Steve Smith

(也是效率很高的大个儿投手,算是对对方选Rice的一种回应)

Jordan选择Vin Baker

(在增加板凳深度的同时,Baker那“Jordan球鞋初始代言人”身份,也能起到一些微妙的作用)


替补第四轮:

Malone选择Jason Kidd

(任何一个像“邮差”那样扎实的大前锋,选择Kidd这种天赋型主脑都不需要原因)

Jordan选择Tim Hardaway

(把Kidd未来悉尼奥运会上的队友——Crossover之王,“甲虫”Tim Hardaway放在替补席上,是基于他的突破杀伤力,同时也是看中了他的三分球能力)


替补第五轮:

Malone选择Tim Duncan

(为了补强内线,Malone很可能会在这个位置上将Robinson的“高徒”,还是一年级生的Duncan招致麾下)

Jordan选择Eddie Jones

(之所以有可能选Jones,也是因为当年的湖人6号是位打法很像自己,自己十分看好的后辈。另外也是防守能力,以及和Baker一样的“Team Jordan始祖”身份使然)


替补后几轮:


如果按照这种选法,那么后面几轮的球星似乎也如今年的Horford、Love和Oladipo等人量级,相比之下便显得无关痛痒了——Malone有可能先后摘下能里能外的远程炮台Antoine Walker,和后来因犯事儿而身陷囹圄的篮网内线Jayson Williams;而Jordan也许会让Eddie Jones的湖人队友“范疯子”Nick Van Exel,和公牛熟悉的来自步行者的荷兰内线Rik Smits填补最后两个替补位置。



综上所述,我们把名单“替换”成了1998年版的,可能会比较直观。试想一下,如果那年的纽约全明星赛真的是这样一场对决,那么即使放下比赛的过程和结果不提,应该也会不失话题性,和意料之外的惊喜吧。



当然,归根结底全明星还是属于球迷的节日。所以无论哪个时代的全明星赛制,究竟应不应该改,应该怎么改,是做大趋势和大方向上的革新?还是尊重历史,耐心而循序渐进地调整形式?关于这个问题,每个人心里都有杆秤。不能否认的是,20年前的联盟,同样并不缺少话题性,就像今昔的Curry、LeBron、Westbrook、KD和Harden等人的恩怨离合一样;类似的剧情也曾在那时的Jordan、Malone、O’Neal、Robinson和“便士”Hardaway等人的生涯中上演过。只是那时NBA的整体运营,以及球员、球队实力差距相对要更保守,平衡和适中,而且那会儿联盟的总体导向基本还是在比赛上,并不像今天这么Open——恨不得把一切能使比赛变得更惹人眼球,和带来更多商业利润与广告效应的东西,都无限度的放大,并循环利用。



不过,联盟发展至今出现的这种种现象,也是拜媒体的发达和网络时代的推波助澜所赐。不是简单孰是孰非的极端逻辑可以解释的。还有就是,在处理东、西部联盟球队强弱失衡问题,以及对待足以左右全联盟走势动向的,那些超级球星的举措上,不得不说曾经的David Stern,要比萧华有耐心得多。


于是问题来了: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