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中国金融科技四巨头,猜猜都是谁?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互联网金融”成过去式,“金融科技”登场了

2014年有着“金融科技元年”之称,金融科技一跃成为最热门的行业之一。而在国内,人们更为了解的是“金融科技”的近义词—互联网金融。直到2015年下半年,“金融科技”一词才开始被大众知晓。

以众筹平台为例,根据京北智库联合IT桔子等机构发布的《2015年中国互联网金融投融资分析报告》,截至2015年12月底,全国共有283家正常运营的众筹平台,总量比2014年增长99.30%,是2013年的近10倍;对应的筹资量则达到114.24亿元,同比增长429.38%。

从投融资来看,2015年,中国互联网金融领域总共发生投融资案例402起,370家公司获得融资,融资总额约94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超过600%。经过2013年的启蒙,2014年的野蛮生长,2015年,互联网金融进入“大资本时代”。

事实上,金融科技不仅在国内爆红。今年1月下旬刚刚结束的达沃斯论坛上,,成为最火的热点议题。

来自浦发硅谷银行的最新报告则显示,目前,金融科技市场的马赛克得分高达840。马赛克理论通过大数据算法,对新兴行业的健康度及吸引力进行智能预测,而结果显示,金融科技在市场态度及言论、招聘、融资交易的活力、退出交易的活力等维度的排名都在其他表现突出的行业之上。

金融科技全球爆红,中国在该领域的发力速度和程度则高于很多国家。去年底,澳大利亚知名金融科技风投机构H2 Ventures联手KPMG(毕马威)发布新版全球金融科技百强榜,从最大程度利用科技便利、提供金融服务的维度审视全球的金融科技创新实践。2014年,该榜单首次推出时,有且只有一家中国公司上榜,位列32位。但到2015年,榜单中不仅有6家中国公司,而且,榜首还被中国首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保险摘得。在金融科技领域,中国企业正在以绝对的加速度上行。

“去年,科技与金融服务成为投资热点,主要驱动因素是投资者对科技行业高增长的期待、科技行业逐渐发生整合以及中国科技金融和支付业务高速发展带来的融资需求。尽管实体经济与市场不景气,但预计2016年,科技行业仍将是投资热点。”普华永道中国企业融资部主管合伙人黄耀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如此表示。

众安保险CEO陈劲更是直言不讳,“中国的金融科技是最有机会接近世界先进水平,而且可能超越世界先进水平的重要领域。”


四巨头初现

在资本的驱动下,目前,中国金融科技领域的行业格局初步确立。从企业估值来看,500亿似乎正成为金融科技公司第一阵营的门槛,而蚂蚁金服、陆金所、众安保险、京东金融4家独角兽公司成功晋级。

今年初,国内多家金融科技公司相继宣布重磅融资。1月16日,京东集团宣布,旗下京东金融获得66.5亿元的A轮融资,估值达466.5亿元。两天后,陆金所发布B轮融资12.16亿美元的消息,整体估值升至185亿美元。

除了陆金所和京东金融,1月初,蚂蚁金服也在筹划IPO前的B轮融资,但融资规模尚未公布。去年7月,蚂蚁金服完成A轮融资,估值超过450亿美元。

此外,2月中旬,有媒体报道称,众安保险已启动IPO,以实现20亿美元的融资。去年6月,成立仅17个月的众安保险完成A轮融资,募集资金58亿,市值升至496亿元。

这四巨头中,由于阿里与京东是老对手,两者背书的蚂蚁金服和京东金融也成为“战略对标”,业务之根都在于电商交易。目前,论市值,阿里在2000亿以上,京东在440亿左右,而金融业务上,无论布局、规模,还是金融牌照数量,蚂蚁金服都力压京东。

但作为后起之秀,京东金融在过去两年进入了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支付、众筹、理财等细分领域,已初步搭建完整的生态体系,领先于其他电商企业。

与蚂蚁金服、京东金融的基因不同,陆金所和众安保险从一开始就各自深耕理财和保险两个细分领域,并通过这两种经济服务形式逐渐向更多领域拓展。

比如,陆金所在运行4年多后,覆盖300多个城市,1800万注册用户,从中国最大的P2P平台晋升为全球交易规模最大的线上金融资产交易平台;

而众安保险2013年底从电商场景切入业务,如今已经搭建了投资型产品、信保产品、健康险车险、开放平台等事业线,上线了200余款保险产品。对于众安保险来说,保险只是一种服务形态,而通过这个途径,可以切入消费金融、理财等更多领域,构筑一个金融科技帝国。

事实上,目前,从硅谷、纽约,到伦敦、新加坡,再到香港、悉尼等金融中心,金融科技公司不断涌现,并持续与传统零售银行及金融服务公司竞争,而涉足的领域主要是支付、汇兑、众筹、保险、在线借贷和财富管理等。

去年下半年,经纬合伙人万浩基在题为《互联网金融2.0时代新机会在哪》的演讲中更是指出,消费金融、财富管理、保险、大数据征信将是未来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机会所在。某种程度上,这恰恰解释了目前国内金融科技领域四大巨头初现的格局。


机遇与风险并存

尽管国内的金融科技企业初具规模,并不断获得资本认可,但从行业层面来看,金融科技的发展还面临诸多障碍。

首先,一直以来,传统金融对金融科技的“漠视”为后者的发展提供了空间。而当传统金融巨头逐渐觉醒,越来越多的传统公司涉足金融科技领域,初创公司将面临激烈的竞争。

其次,不同于别的创业领域,在全球范围内,金融行业,并仅由少数大型成熟企业主导。故而,申请牌照及合规化操作对于创业公司来说是一大障碍,尤其是希望将业务拓展至海外以促进国际支付业务达到规模增长的移动支付创业公司。

再次,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国内的相关讨论大多围绕互联网金融,而非金融科技。很多人更是将互联网金融直接等同于P2P,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而今年1月,P2P行业的风险被进一步揭露。“网贷之家”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月,全国的P2P问题平台达到69家,月发生率为3.9%,远高于去年同期。

事实上,这些P2P问题平台并非真正意义的金融科技。在2月11日的重庆市金融工作会上,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在谈到P2P时就指出,“大家别以为P2P是创新,如果没有规范,宁可不创新。本人虽然很多事情都比较开放,但在风险防控上属于保守型。”

目前,,风险控制上面临业务跨地域、经营跨范围、业务波动大、网上欺诈等方面的挑战。、信用、客户信息等方面的问题容忍度较低,故而,在这些层面不注重风险规避的企业未来很难持续发展,也无法真正实现以技术进步带动金融发展的目标。

尽管存在乱象,但在1月下旬的达沃斯论坛上,一种比较集中的意见认为,从金融危机爆发前算起,目前的银行业正处于最好的状态:资本储备增加了,风险降低了,业务也精简了。但这并不意味着银行业已经走出困境,它面临的竞争还在增加。这种竞争主要来自金融科技颠覆现状的可能性。目前,金融科技正在影响金融业的许多方面,除了P2P,还包括后台支付、投资咨询以及零售支付等。而这些或将引发一场剧烈的变革。

这场变革之所以可能发生,其主要原因之一在于,目前的金融科技服务很容易受到三大类细分客户的支持:千禧一代、小企业以及在传统金融体系里未能获得充分服务的人群。这些客户群体数量庞大,对成本十分敏感,并且易于接受远程金融服务。

而伴随这场变革,。可以说,金融科技正进入强势发展期,但同时面临挑战,具体到行业乃至公司,依然要看其是否真正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了行业进步。

                                     (来源:中国网)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