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像,我们拒绝草率的下载和删除”|摄影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文:傅月 张晓晖

图:傅月 张晓晖 韩天旭 更藏卓玛



黑胶已成为古董,磁带渐被人忘却, CD或许是唯一还能被人们想起的音乐媒介了。然而,近年,CD从轻松日销上千张,到一年卖几千张都费劲。唱片正逐渐淡出大众视野,成为收藏品。或许在将来,这一媒介也会慢慢没落。

唱片作为一种音乐载体的生命力到底还有多长?音像业的未来难道只有免费的数字音乐一条路可走?



(一)


“不管是黑胶唱片还是CD,都有各自无法被取代的独特之处。”




我们是喜欢听唱片的落伍青年

我们不喜欢草率的下载和删除

我们舍不得那些反光的圆盘离开我们,就像舍不得从血液沸腾的少年变成沉默寡言的中年人一样

我们爱那些改变了我们音乐,并且要听一辈子

我们爱那些改变了我们的乐队,把他们的海报贴在墙上,听着他们的歌儿做所有我们想做的事儿,把潮流都抛在脑后!

——69cafe唱片市集标语



“不爱摇滚的书法家不是好设计师。”蘑菇先生,来京20年。完成学业后,创办了自己的咖啡馆(69cafe)和唱片店(摇篮唱片)。



最近蘑菇先生在自己创办5年的69咖啡馆举办了唱片市集(咖啡馆提供各类唱片,供顾客淘唱片碟)。他认为听唱片和吃饭睡觉一样重要。

目前,音像产业实体店在网络时代的冲击下难以立足。淘唱片逐渐演变成消费者的收集与收藏癖好。普通音像店仅靠销售唱片磁带已无法维持经营。





▲WHITE+乐队在69cafe的演出现场


蘑菇先生的店并不单调,以音乐为主题,将摇滚乐、书法、设计三者相融。69咖啡店里除了有眩目的墙面设计、丰富的唱片,还时常举办乐队演出、脱口秀等活动。而摇篮唱片店除了提供优质唱片,平日里还举办书法教课活动。

这样一个将多个传统元素融合的店,成为了年轻人眼中“复古”和“前卫”并存的多元体。



▲滴滴为我们放了一首云南民间歌手的创作


在69咖啡店里工作四个多月的滴滴说,“在这里会发现一些很奇妙的事,它们跟音乐相关。让我想到很多事情,给我很多启发。”谈起音像行业的前景,滴滴告诉我们就像这几年黑胶唱片回潮一样,有的人喜欢黑胶唱片的质感。我觉得,总有一天,当黑胶消失了很久以后,CD就会变得像黑胶一样。”




据统计,2014年互联网上的流量83%来自于音像节目,每天音乐、影视剧等作品的下载量超过2亿次。唱片作为一种音乐载体的生命力到底还有多长?音像业的未来难道只有免费的数字音乐一条路可走?



▲慕名而来的德国客人


今年有一位广州的老大叔,慕名而来买下几张唱片。他购买的是西非某知名女歌手的唱片。一天,店里接到大叔的电话,说自己的五岁的女儿觉得“听了这些歌,我的心在跳舞”。记者采访时店里有一位来自德国的唱片爱好者。他安静地独自坐在小桌前,拿着笔和纸记下喜欢的歌曲。从德国到中国,6天的火车,横穿西伯利亚,慕名而来。

不管是黑胶唱片还是
CD,都有各自无法被取代的独特之处。





▲宠辱不惊(蘑菇先生的书法作品)


“摇篮唱片”坐落在后海的胡同拐角,至今营业12年。白天,蘑菇先生都会守在摇篮唱片店。偶尔在店里进行书法创作和书法课堂。







十平米的店里扑满了蘑菇先生为唱片店和咖啡馆设计的卡片、明信片、宣传单。







“有的唱片店,他不是推荐好的音乐,而是推荐一些卖得火的唱片。做音乐和做生意不一样。”蘑菇先生向我们展示他最喜欢的一套打口碟(国外正版碟)。




▲勿忘初心



(二)


“唱片时代过去了,传统文化还得传下去。”



22年来,国韵天成(原名“西单大世界音像店”)经历了市场兴盛期的风光,明星签售带来的火爆,盗版猖獗影响下的低迷,以及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无奈。





2014年几月北京西单大世界音像店贴出了“暂时停业”的通知。这家曾经坐拥西单路口东南角、鼎盛时拥有1800平方米营业面积的店面是北京唱片业的标杆。自1993年年初开办以来,定位就是“做最全的音像制品”。

2015年3月,在广大音像爱好者的热切期盼下,经过前一段时间的内部调整,一直以来被誉为北京市文化地标之一的“西单大世界音像”重张开业,现更名为“国韵天成”。



国韵天成的店面,从鼎盛时期的一千八百平方米,到如今的七八十平方米;从流行音乐前沿,转型成为戏迷、老发烧友的乐园。




宣内大街甲六号一层,在商场尽头的拐角处,一个红底黄字的板牌子上印着“音像店”。店里的陈列与现今潮流音像店很不同,“越剧”、“豫剧”“老故事片”“老唱片”等红底黄字频频冲击着视觉。这里是“国韵天成”音像店。







午后,七八十平米的小店里,只有店员和隔壁卖蜂蜜的两个阿姨在闲聊。店员孔德檩先生本身是戏曲爱好者,从小就接触戏曲。平日里在店里听听老碟、看看故事片。


▲孔先生为我们挑了经典戏曲碟播放


国韵天城目前以销售戏曲类唱片为主。来这里的顾客大多为戏曲票友、戏曲专业学生,以及不网购、不怎么上网的客人。现在,国韵天成也做起了网店,但依然以实体店生意为主。通常,各地票友通过打电话邮寄购买。



“国韵天成”建立了一个票友微信交流群,目前有400多位爱好者加入。“音像产品仍然有受众,光盘虽然使用得少了,但作为音像资料还有存在的价值。”

戏曲类音像产品不同于其他流行音像品,即便互联网上的戏曲音像资源再丰富、廉价,也存在内容残缺、质量欠佳等问题。店里有些经典戏曲类书集的库存今时仅剩一本,格外珍贵。



说起国韵天成的未来状况,孔先生认为维持起来比较难,但一旦消失了,票友们将失去一个承载他们戏曲情怀的地方。“唱片时代过去了,传统文化还得传下去。”



从卡带到数字音乐,传统音像产业模式陷入困境,新模式却仍在摸索中。





鸣谢:

国韵天成音像店(宣内大街甲六号一层东头)

69cafe(南锣鼓巷109号)

摇篮唱片(西城区后海南官房胡同二号)



责编|傅月

新媒体编辑|蒲颖莹

主编|王昱倩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